记北洋集团老工程师张书绅和陈荣鍼
翻开北洋集团的大事记,就会发现在一项项具有北洋发展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中,经常会出现两位工程师的名字----张书绅、陈荣鍼。这两位工程师对于许多年轻的北洋员工是陌生的,但对于北洋的创业一代却是再熟悉不过了。因为他们是北洋热打印事业发展的奠基人之一,对北洋集团乃至威海市的电子产业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当时,热打技术在中国是一项空白,各项技术被国外封锁,开发人员和设备都不具备,张工和陈工应聘来到威海开展研发工作。可以说所有工作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的,TPH开发小组千方百计地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,上至市政府领导、下至研发小组各位成员,都对此项研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。张工风趣地形容说:“我们是‘揭竿起义’!”
张工回忆说,当时他们每天都要在实验室工作到午夜以后,所有试验设备都是自行设计开发,开发TPH的那三年时间是他们有生以来最辛苦的三年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1989年,TPH的样品研制成功,一举打破了国外的垄断,为国家争得了荣誉,也为北洋集团的今后的发展创造了重要的机遇。
下面的这个真实故事令我们感动得想哭:90年代初,当TPH开发成功后,在全国立刻引起了轰动,国家决定对该项技术进行投资发展,促成其产业化。为此,全国各地各大城市与威海、与北洋展开了激烈的项目争夺。在一次具有决定性的会议上,我们的张工掷地有声地对与会领导和其他公司的代表说:“只要我们在威海,你们谁都别想把这个项目带走,因为它和我一样,属于北洋,属于威海!”
令我们更增敬意的是,做为热打事业的有功之臣,二老对过去付出的辛苦和取得的成绩都看得比较淡,访谈过程中他们一直在强调:“成绩不属于哪个人或哪几个人,而是属于大家,属于北洋。我们做研究的,研究成功了当然值得高兴,但没有什么值得去骄傲的,因为这是应该做的。”
如今的张工和陈工都是退休后以顾问的身份被北洋返聘。对于顾问工作,二老是这样定位的:“虽然我们是顾问,但我们不是一般的顾问,该顾问的事情要顾问,顾问之外的事,只要自己认为有比较好的建议也一样会提,因为北洋就像自己的家,北洋的发展时刻牵动着我们的心!”二老还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:“虽然我们年龄大了,但是我们追逐新知识、新技术的毅力没有变。”就拿这次外出观展来说,有的人仅用了半天时间就全部看完了,而他们用了整整三天的时间还没有将展会全部看完,因为他们是边看、边问、边记,不想放过任何一次接触新知识的机会。他们现在仍然站在技术创新的最前沿,时刻关注着国内外的先进的技术的发展动向,时刻在思考着为北洋的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。“展会是别人送到家门口的技术”,二老对外出观展学习下了一个生动的定义。我想这会令许多同事汗颜,因为我们也经常观展,与二老相比,我们欠缺的是什么?
看到二老精神焕发的样子,我们请教了一下养生秘笈,他们很幽默地说:“我们一上班就感觉年轻,就感觉特别的有劲!”他们俩平时非常注意身体锻炼,经常散散步,爬爬山什么的,怪不得总是这样精神焕发。二老笑说自己是“人老心不老”,“要是爬山啊一般的小伙子我们还不怵他呢!身体是革命的本钱,你们也要注意身体锻炼啊!”。
在采访临近结束时,这两位合作二十多年的老搭档相互作了简短的评价。张工这样评价陈工:“她特别善待别人,关怀、平易近人,给其他同事总能提供这样那样的帮助,不论是工作中的还是生活中的。”而陈工是这样评价张工的:“他呀简直就是一个工作狂,要求严格,而且非常的倔,对什么问题总想刨根问题,锲而不舍。”
最后,二老满怀深情地说:北洋要想更好更远地发展,就一定要比别人走在前头,企业的发展目标需要具有前瞻性,具有战略性;要有一种“大家“风范,即所有北洋人要凝成一股绳,劲往一处使,那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;需要培养自己的人才,更重要的是要留住人才。在TPH开发的过程中,北洋不仅取得了技术上的突破,还为自己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自己的人才。像现在华菱和新北洋的许多骨干成员都是当时北洋自己培养起来的,他们如今都已成为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。要长远发展,就必须培养自己的人才,现在需要,以后更需要。
采访结束了,从两位老工程师身上体现出来的那种敢打敢拼,敢想敢做的北洋精神令我们震撼。我们深深感受到:北洋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创造的成就是北洋精神的凝聚,正是有了这样一种精神,使大家对北洋正在拓展的事业有了一种强烈的热爱,正是有了对事业的热爱,才激励大家克服一个个难关,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就,伴随着北洋走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历程。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,北洋的明天会更灿烂,因为北洋有着优奋发向上的北洋精神,有着像张书绅、陈荣鍼两位老工程师这样深爱着北洋事业的北洋人。在此,也对二老送去我们真诚的祝福:祝你们健康幸福,在北洋的长征路上青春永驻!